2017-03-27 4257
社區O2O的發展經歷了5年的光景,其中在2014年出現了O2O的創業風口,而我們也看到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風口逐漸消失,導致了很多企業死亡,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好過,風口是很難預測的,而能預測的也就不叫風口了。
一個新的市場的形成其實并不需要所謂的風口,而是時機,一個新的市場的形成,并不是完全靠某些企業推動的,而是社會不斷發展所造就的,模式創新是永遠不會消亡的,永遠會有機會,關鍵是能不能被發現,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從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的,所以我們相信中國的一句古諺語,“大風起于青萍之末”,意思就是,任何一個大風口,起點都是非常不起眼的。
風口往往伴隨著泡沫,風險極高
社區O2O的發展經歷了5年的光景,其中在2014年出現了O2O的創業風口,而我們也看到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風口逐漸消失,導致了很多企業死亡,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好過,風口是很難預測的,而能預測的也就不叫風口了,所以風口過后大家討論的并不是成功的經驗而是失敗的總結,只能說明時機并不成熟,反過來說,大家做的事情并不是不對,而是超前了。
大勢——天時地利人和
前幾年我們做社區O2O大家感覺都很難,很累,無論是toB還是toC都不容易賺錢,那是因為整個市場不成熟,大家的認知度也不高,整個行業屬于市場的培育階段,所以在這個階段,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多都成了先烈,令我們為之感嘆的背后不得不承認,一個行業的興起是由市場的發展決定的,“大勢”很重要,天時地利人和,做早了會感覺處處碰壁,做晚了機會已經沒有了,而從行業的發展來看,2016年之前可能都處于市場的培育階段,而在這個階段的企業大多只能靠源源不斷的輸血來維持。
2017年市場逐步開始好轉,這里斷然不敢稱之為“風口”,但“大勢”越來越近,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,分別是政策、資本、人才。
政策——政府的推動
比如五部委聯合發布的《關于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促進居民便利消費的意見》、2017兩會提出的十二個新詞當中的“數字家庭”,這些無形中都體現著政策對于這個領域的支持以及重視,尤其是從民生、養老、健康、扶貧等多角度對社區服務O2O的支持,在政策的推動下,社區服務O2O得到了更快的發展,尤其是在運營層面對于企業來講也大大降低了成本。
資本——產業資本的加入不僅僅是錢
其實社區O2O已經不是VC行業的菜了,從短平快的維度來看的話,社區O2O顯然完全不符合標準,而目前來看社區O2O行業,卻贏得了產業資本的青睞,比如,地產、金融、健康、媒體等企業,而這些企業對于社區O2O來講,不僅僅是帶來了錢,還有具有更大價值的資源,這些資源對于社區O2O企業來講與資本同樣重要,所以在產業資本不斷涌入的形勢下,無疑推動了社區O2O行業的快速發展。
人才——企業發展的源動力
前幾年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管理人才其實是非常的難的,原因在于是一個新的行業,市場上并未有這樣專業的人才,尤其是既懂互聯網又懂線下實體的復合型人才,所以導致了企業在落地執行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,而隨著這幾年的沉淀,在市場上也擁有了大量的行業人才,專業人才,這為社區O2O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,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,隨著行業人才的不斷增加,也加快了社區O2O行業的發展,以及企業的成功率。
由此看來,時機很重要,在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下,社區O2O也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,其實我們來看今天所做的事情與前幾年做的并無太大區別,方向也都是一樣的,但時機不同,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。